王庆松书画作品

时间:2021-08-17   浏览次数:1359152
  字体大小:放大 | 缩小 | 正常  

图片1.png

王庆松,男,二级警监,金质奖章。安徽安庆人,现定居成都。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老作家书画院院士;酒器具收藏——四川第一人;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警察分会理事;对越作战老兵。先后在《人民公安报》《四川日报》《战旗报》《华西都市报》《四川经济日报》《安徽青年报》《鸭绿江》《青年文学家》《文学岛》《分忧》等报刊发表作品两百余篇。著作:《恋爱婚姻实话录》《一个华西女博士的婚恋日记》《一个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王庆松对书法艺术的思考和书法爱好者系列问题的解释

书法是不是艺术?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书法是线条艺术,书法通过线条的粗细,笔墨纸行驶速度的快慢,通过汉字大小方圆的错落布局,形成一幅线条画面,给人带来无限想象空间美感。

图片2.png

王庆松公益活动照

由人造就,让人想象,让人喜欢,很美,这就是艺术。

图片3.png

邓茂撰《流霞赋》王庆松书法

当代书法欣赏的困惑?当代书法欣赏矛盾很大,一是专家书法,多创新,无论从结字到线条的整体配置都超出了大众习惯思维。二是绝大多数民众还习惯对唐楷的喜欢,延伸行楷、行书、小草的认知。

曾一度出现大量的,书法家创作丑书、现代书法、画字书法,不少老百姓怒火中烧。成都出现过一位大家丑书展,第3天就被骂到撤展。

图片5.png

作者王庆松生活照

孙晓云上任中国书协主席,我想应该是大众与书法家融合欣赏的起点,她的书法,绝大多数人,包括绝大多数书法家接受、认可,为书法的欣赏提供了范本。但我还是认为,书法应该有多面性,各种字体在书家创作中千变万化,但一定要接受大众的欣赏。老话:“字是写给人看的。”作为书法,应该说是写字的无限提升,艺术化了的字,更“洗眼”,更“吸引眼球”。欣赏书法要有基础,不懂好办,学。怕不懂,还张开嘴巴“指三道四,大言不惭”,显得既没文化,又没修养。

图片5.png

王庆松书法作品

我欣赏书法从四个方面。一,看布局,找画面的闪光点,也是你往下看的理由,如浓墨淡墨,疏密,行距、字距的呼应,及灵魂、灵性的展示。二,线条的力度,无论粗细,一定要有力量,哪怕细如丝线,也不能飘。“沙笔”,也一定是有力量的。三,结字是否正常,如果活灵、生动、有趣,又不是错字,那就升华了,是高手。四,印章。既要盖的位置适当,又要大小适宜。印章篆刻好坏也会给人耳目一新,它既是核心不可缺少部分,也是点缀,装饰作品。

图片6.png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图片7.png

山头老桂吹古香。

图片8.png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图片9.png

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

图片10.png


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

图片11.png

王庆松书法创作照

贈高考学生及家长——王庆松书法作品

图片12.png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掛云帆济沧海(王庆松书法)

图片13.png

只有一枝梧叶 不知多少秋声(王庆松书法)

图片14.png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王庆松书法)

图片15.png

比翼交颈游 千载不相离(王庆松书法)

向工作一线警察致敬——王庆松赠送的部分作品

图片16.png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王庆松书法)

图片17.png

俯观江汉流 仰视浮云翔(王庆松书法)

图片18.png

王维诗《鸟鸣涧》(王庆松书法)

图片19.png

陈毅诗《幽兰》(王庆松书法)

图片20.png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庆松书法)

图片21.png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王庆松书法)

图片22.png

杨卫东老师画 王庆松书

图片23.png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王庆松书法)

十年寒窗磨砺书法

图片24.png

王庆松赠诗人好友胡德书法作品

王庆松老师:1986年我转业到了省级机关。因为放下了诗歌创作,全身心地投入行政工作,努力和机会给了我不错的收获。副科长、科长,几年混出了个人样。也许是年轻、也许是口岸好、也许是......?反正,我有一天被换了岗位。虽职级没变,但落差很大,昨天有人把你当月亮,今天星星都不是,人一旦不戴光环,就会生活很阴暗。

家庭成长环境,决定了我的性格,接受命运,顺应命运,不敢挑战命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高兴起来。白天时间属于单位,晚上属于自己,充实可以清扫孤独,也可以安放心灵。

图片25.png

王庆松书写古诗书法作品

笔者:王老师,你怎样克服那些枯燥乏味的时光呢?

王老师:生活离开热爱和激情,都枯燥乏味。我本就是个无趣的人,不会打麻将,沾赌的活动都不会。我又是个孤独的人,我和朋友玩耍、聚会一两天可以,如果几天不看书、不写字,我就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慌、自责,好像对不起时下光阴。一本好书、一本视觉特别的画集,一支毛笔几张纸,都可以让我兴奋半天。还有与有趣味的人喝酒喝茶,也使我非常高兴,乐此不疲。

图片26.png

王庆松被聘为杭州白石寺书画师

笔者:王老师还是谈谈书法吧?

王老师:对于书法学习,我没什么经验;关于创作,我也缺乏新意;只有点感受或感想。有人问我,学书法要不要请老师?我说当今环境下可请可不请。初学的小孩可以放进书法培训班,没必要请一对一;成人初学者完全可以自学,现在教材多,视频又丰富。到了中高级,不是请老师,而是要拜老师,“操社会,混圈子”会走不少弯路,现实有时有点骨感,就像大学生考硕考博,最好找个戴头衔的导师,容易出成果。如果你是为了追求“真理”,当然最好找那些“社交少或不善长社交的”。虽然,谁都不承认,但确实存在。我学习书法时,因没视频,对书法了解剩少,又想大干一场,是拜了老师的,还是很有名的老师。后来因工作多变动,顾不上练习,至今也达不到老师弟子水平,所以也不敢说出老师的名字,一是怕丢老师的脸,二是有扯虎皮充大旗嫌疑。

图片27.png

王庆松为市民公益创作书法作品

笔者:王老师,到底怎样用心,才能学好书法呢?

王老师:书法,属于勤奋人,首先是安心人。临帖是书法的基本功,不临好帖的人,书法不可能上台面。现在某些名人书法是狗屁,没有临过帖,随心所欲,字的结构、章法布局、线条都目不忍睹,因为有名有威有人抬,牛气冲天,名盖江河,悲哀!真正临帖是很苦的事,初学,一年365天,至少要坚持300天,每天至少两到三个小时,边临边悟,才能找到感觉,悟性差的得两年,这仅仅是光临帖。没有三年临碑帖基础的人,别想写作品,没有十年寒窗苦,成不了书法家。临碑临帖要终身坚持,临得多,眼界宽,思路阔,创作空间自然大,笔在手中,驾驭有余,才有可能成为书家。所以我劝一般人不要学书法,要学,要有足够的时间,心一定要静得下来,与世无争。我学书法,是因为我走“人生低谷”,三年不曾社交。按我所知,除职业性质,多数人都是因某个阶段不得志,寄托孤独,不甘失落而走上书法“不归路”的。如果你春风得意,欲望很烈,我劝你别动凡心。该挣钱就挣钱,能升迁就努力向上。至于小孩练书法,让他们选择兴趣,兴趣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挖掘的。大人主要是静不下来,担责太多太重,绝不可顾此失彼。老年人拿着养老金,交际渐少,可以练字养养身心,寻找到快乐。

图片28.png

王庆松与知名诗人们雅聚

笔者:王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乐?

王老师:我的快乐不值得提倡和学习。人至所以不快乐,万恶源于“贪”。贪的人,永远找不到快乐,一天到晚算计别人。快乐就是要付出。自愿做些慰籍心灵的事,对别人又有益。我写诗歌就喜欢写底层人生活,我告诉他们人生很多必须经历,咬咬牙就可以往上走一步,正确对待痛苦与艰难。我写书法,除了自己热爱,更多的还是赠送别人带来笑容,快乐是相互传递的。如果用金钱衡量,我都是做些没有用的事,试想,如果我都从挣钱出发,我还有动力吗?会做公益吗!人当温饱解决后,最需要的就是一块精神栖息地,你快乐就能荡漾周边世界。

图片29.png

庆松与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等合影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sion
中国诗书画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ICP备2025079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