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树根—著名书法家

时间:2023-02-02   浏览次数:1194723
  字体大小:放大 | 缩小 | 正常  
来源:中国诗书画印新闻网

   给我扎红花的人走了

    童树根/文

微信图片_20230202230529.jpg

昨天接到戴兴路自云南文山打来的电话,一是拜年,二是邀我年后去云南一游;这几乎是每年春节不变的话题。关于云南一游也是我对他的许诺,可是至今未能成行。原本列入去年的计划,并已做好动身的准备,无奈新冠疫情肆虐,计划随之泡汤。但去云南的心结宛在,因为那里承载着太多光阴的故事,让人无法忘怀。

微信图片_20230202230522.jpg

还要从1984年说起,那年夏天,我所在的83022部队正在安徽广德进行野营训练,一天下午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部队火速赶回杭州驻地,原来部队要打仗了;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部所有指战员感到震惊!不过对我而言并未恐慌,因为一个月前,还在部队驻地时,每天晩饭后我们几个要好的战友都会沿着营房外的茶叶地散步一圈,边走边聊,所聊话题五花八门;有一天聊着聊着我突然冒出了一句:“部队近期有可能要打仗”!面对我这毫无厘头的一句话,随行的两位江苏籍战友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当时国内国际形势一片大好,没有部队要打仗的任何征兆,连我自己也弄不明白怎会生出如此假想,难道真的是第六感觉在作祟吗?原本一句听似玩笑的话,一个月后被我一语成谶。

微信图片_20230202230515.jpg

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由杭州艮山门乘专列出发星夜兼程,途经五省四十八个县,历时三天三夜赶到云南边境地区集结,经过近半年的临战训练,于当年12月初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开赴老山前线,在那里守卫了半年多;我所在的第1军共抗住了越军22.4万多发炮弹袭击,打退了越军9次团、营规模和102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并实施了3次主动出击作战,拔除了越军28个据点,总计歼敌5007人,我方伤亡1500余人。老山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我所在的炮团作战股由于完成任务出色,荣立集体二等功。我们参战的官兵被亲切地称之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有三首唱响军内外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和《血染的风采》均诞生于那个时期,歌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山前线的战斗生活,成为当时的主旋律。

微信图片_20230202230450.jpg

撤出阵地后,炮团机关来到了位于文山州砚山县的稼依华侨农场休整,我们住在场部,每天都和场部的工作人员在一起,我隔壁房间是场财务科,里面有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名叫戴兴钰(戴兴路哥哥),一来二去我们熟络起来,进而成为知己。他性格内向,话语不多,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每逢周日他便热情地邀我到他家作客,其父亲是场财务科科长,母亲是场里的职员;二位老人古道热肠,待我如同上宾、甚为亲切;他们家是回族,每次去都设酒杀鸡,备上丰盛的菜肴招待我,让我在遥远的西南边陲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部队按上级指示精神要重返杭州。得知消息后,戴兴钰母亲连夜为我扎了一朵大红花,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部队的军车在公路边排成了长龙准备出发,只见一个年轻人气喘吁吁地向我跑来,手里捧着那朵大红花,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戴兴钰,他为找到我,从最前面的第一台车一路挨个找过来,待找我时已是满头大汗,这时我们车子即将出发,他告诉我这花是他母亲头天晚上亲手为我精心制作的,叮嘱他第二天一早不仅要送到我手上,还要亲手别在我胸前;面对此情此景,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甚至说不出话来,同时也感染了我身边的战友,他们对我投以羡慕的眼光。我想: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大红花,它凝聚着一位边疆老妈妈对人民子弟兵的关怀与厚爱,过去只能从电影里才能看到的镜头,此时此刻竟发生在我身上,让我倍感光荣和自豪。

微信图片_20230202230536.jpg

几十年过去了,我无法忘却在云南的美好岁月,如梦似幻,常常萦绕在脑际,更忘不了那朵大红花以及扎红花的戴妈妈,她的纯真与善良,曾给我多少温暖与抚慰!我无数次默默地告诫自己:抽空一定要去云南看望看望戴妈妈,可是在昨天的电话里,戴兴路告诉我:老人家已于两年前驾鹤西去,永远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一消息,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让我情何以堪!老人家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今生今世我永远铭记在心。


                                             2023年元月31日于双研楼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sion
中国诗书画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ICP备2025079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