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晔的《豁然开朗》一诗,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感悟与觉醒。这首诗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度剖析与坦诚倾诉,引领读者一同踏上一段充满思索与顿悟的心灵之旅。

“春天就是一个梦一个梦的叠加/一个梦一个梦的消失/消灭天空中的星星点点/一大片桃花影影绰绰炽热似火”,春天通常被视为希望与新生的象征,然而诗人却以独特的视角将其描绘为梦想的叠加与消逝。梦的来来去去,如同天空中闪烁又隐没的星星,以及那热烈却虚幻的桃花,暗示了人生中梦想的不确定性和短暂性。这种对春天的别样解读,既打破了常规的美好想象,又为后续对人生的反思奠定了基调。
“阳光依然灿烂/从未谋面的年轮沟沟壑壑/有一串风铃清脆作响/于黑夜的长廊中磨刀霍霍”,阳光的灿烂与未知的年轮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外在世界的美好与人生经历的沧桑。风铃在黑夜中作响,磨刀声在长廊中回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似乎预示着生活中隐藏的挑战与危机。这几句诗生动地展现了人生道路上的未知与不安,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命运的无常。
“酒足饭饱之后/总是三五成群唠唠叨叨/天之大成漏船载酒/国步艰危风声鹤唳”,诗人通过描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的精神状态,揭示了人们在安逸生活中仍难以摆脱对世事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漏船载酒”“风声鹤唳”这些词语的运用,强化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感和人们内心的焦虑,反映出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前半生感觉没为自己活过/后半生以后每一天都要为自己而活/待我出关之时便是我回归之日”,这是整首诗的核心与升华。诗人在前文的铺垫之后,迎来了思想上的顿悟和转变。“豁然开朗”四个字,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这种瞬间的觉醒。意识到前半生的生活并非真正为自己而活,从而决心在后半生为自己主宰命运,这种自我觉醒是对过往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待我出关之时便是我回归之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展望,仿佛是在告诉世界,经过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即将以全新的姿态重新投入生活。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语言质朴却不失深度,运用了象征、对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以春天、阳光、黑夜等自然元素为象征,隐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使抽象的情感和思考变得具体可感。同时,通过对比梦想与现实、前半生与后半生,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和对人生意义的重新审视。
在主题表达上,《豁然开朗》不仅仅是诗人个人的感悟,也能引发广大读者的共鸣。它探讨了关于梦想、自我、人生价值等普遍而深刻的话题,让我们思考在忙碌的生活中,是否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是否在随波逐流中迷失了自我。这首诗鼓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与迷茫,在经历反思后实现自我觉醒,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黄晔的《豁然开朗》是一首富有内涵和启示性的诗歌。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起伏与困惑,最终导向了一种豁达与坚定的人生态度。读罢此诗,犹如在心灵的迷雾中寻得了一盏明灯,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勇敢地走向未来。
附原作:
豁然开朗
作者:黄 晔
春天就是一个梦一个梦的叠加
一个梦一个梦的消失
消灭天空中的星星点点
一大片桃花影影绰绰炽热似火
阳光依然灿烂
从未谋面的年轮沟沟壑壑
有一串风铃清脆作响
于黑夜的长廊中磨刀霍霍
酒足饭饱之后
总是三五成群唠唠叨叨
天之大成漏船载酒
国步艰危风声鹤唳
豁然开朗
前半生感觉没为自己活过
后半生以后每一天都要为自己而活
待我出关之时便是我回归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