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阅读写作“密码”!这场讲座为中学生及家长点亮文字之光

时间:2025-09-11   浏览次数:873998
  字体大小:放大 | 缩小 | 正常  


    9月7日下午,安徽省图书馆内书香氤氲,一场聚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对谈——“解锁阅读与写作的转化密码”正在火热进行中。安徽省作协会员程项与合肥市作协会员李思敏联袂登台,与现场的学生和家长们共同探寻:如何将阅读的深厚积累,真正转化为笔下生花的写作力量。



2.jpg



    讲座伊始,李思敏老师便以趣味互动“破冰”,邀请大家聊聊“最近一周觉得幸福的时刻?近期读了什么有意思的书?”,瞬间激活了现场思维,触动了大家的感知。紧接着,两位老师回顾了自己中学的阅读时光,程项老师生动描述了他学生时代坚持做的两件事:积累“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和记录生活点滴的日记……他用自己的成长故事生动诠释了“观察生活、勤于练笔”如何成为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桥梁,给在场学生和家长们带来深刻启发。



4.jpg



    随后,程项老师以其丰富的阅读写作实践和专业知识,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盛宴”。他直击痛点,破解“畏难心魔”,鼓励大家放下对阅读写作的恐惧;点燃“兴趣引擎”,引导大家发现文字世界的乐趣与创作带来的成就感;更倾囊相授“实用锦囊”,分享了可操作、易上手的阅读观察法与写作表达技巧,将看似抽象的“转化密码”拆解得清晰透彻。



5.jpg



    经典课文“活”起来了!程项老师信手拈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抒情、记人经典散文,现场带领大家逐一拆解。他将名家之作与自己习作进行精妙“比照”,从文章骨架(结构)、脉络(逻辑)、灵魂(思想)到血肉(细节),一层层拆解分析,让写作的“门道”清晰可见。



6.jpg



    压轴环节更是“干货”满满。程项老师以青年作家李柏林的《瓦罐的心事》为范例,切换多重视角,为学生和家长们揭秘阅读理解的真谛:如何像命题人一样思考考点?如何以学生的身份精准作答?又如何尝试理解作者的本意?他抛出一个深刻的洞见:“文章一旦发表,便属于读者。作者的‘本意’退居幕后,每个读者(包括命题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这一席话,为大家打开了理解文本的多元视野。



1.jpg



    整场讲座内容扎实、互动频频、金句频闪。现场的学生与家长们或埋头记录,或凝神倾听,结束时意犹未尽,纷纷感慨“收获太大了!”。一颗颗关于阅读与写作的种子悄然播下,热切的期盼在回响:愿这样启迪思维的精彩活动常办常新,继续为书友们点亮文字之光。



微信图片_20250531152944.jpg


微信图片_20250427090741.jpg


微信图片_20250427090723.jpg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sion
中国诗书画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ICP备2025079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