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老爷酒杯·书画醉金秋”笔会圆满举行——水经注书画院走进合肥包公酒业

时间:2025-11-11   浏览次数:5186916
  字体大小:放大 | 缩小 | 正常  



微信图片_20251111212138.jpg




微信图片_20251111203447.jpg




   2025年11月10日,初冬暖阳中,“包老爷酒杯·书画醉金秋”笔会活动在合肥包公酒业温情启幕。中国诗书画新闻网总编、水经注书画院院长陈艳,名誉院长贾佑宏、杜继双、王士龙、洪清、解小平,副院长尚华、王一凡、薛正林、梁锐一行,走进“包老爷”酒酿造现场,展开一场融酒香与墨韵于一体的文化寻味之旅。“包老爷”酒品牌创始人、第五届安徽省资格白酒评委陈进,与合肥包公酒业有限公司公室主任周宇博共同接待并陪同参观。


微信图片_20251111203415.jpg


    艺术家们先后走进散酒销售中心、酿造车间与老酒库,实地探访“包老爷”酒的酿造源头。周宇博先生向来宾系统介绍了包公酒业的历史沿革与企业文化。他提到,合肥包公酒业坐落于北宋名臣包拯的故乡——合肥,占地四万余平方米,拥有国家级品酒师及三十年以上经验的酿造技术团队三十余人。公司建有30年大曲窖池28条、10年窖池12条及技改特浓香窖池24条,年投优质红粮11520吨,年产白酒5000吨,已构建起集全自动灌装线、纯净水系统、国家级标准化验室与现代酒体设计中心于一体的大型五粮型酿造体系。


微信图片_20251111203433.jpg


    在生产一线,艺术家们目睹了酿酒工序的严谨有序:窖池整齐排列,蒸馏器白汽缭绕,工人熟练拌曲、投粮。大家饶有兴致地观察酿酒原料,亲手触摸酒曲,聆听陈进讲解从粮食粉碎、发酵到蒸馏出酒的全过程,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的完美融合。


    在老酒库中,艺术家们品鉴了“包老爷”原酒,纷纷赞其“味甘醇厚、酒体丰满、至臻至纯、余味悠长”,并对包公酒业传承的双轮发酵工艺给予高度评价。


    在交流中“包老爷酒”品牌创始人陈进强调,“包老爷”酒始终将推动安徽文化事业发展视为己任。他谈到:“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酿造美酒,更在于滋养一方水土的文化根脉。”近年来,“包老爷”酒连续四年冠名“全国文友写无为”文学大赛,携手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推广经典,与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在桃花潭共建“竹林酒海”雅集,支持合肥市京剧协会举办首届京剧演唱会,并积极参与长丰县建县60周年等文化盛事,持续为地方文化注入酒香底蕴。


    书画笔会活动现场,书法家贾佑宏、杜继双、尚华、王一凡、薛正林、梁锐六人挥毫泼墨,笔走龙蛇。贾佑宏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杜继双的字体则刚柔并济,尚华、梁锐的作品清秀俊逸,王一凡、薛正林的笔法则古朴典雅,六位书法家各展所长,将书法的韵味与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微信图片_20251111213322.jpg


    画家王士龙、洪清、解小平则以画笔为媒,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王士龙的画作意境深远,洪清的笔触细腻入微,解小平的作品则充满了创意与想象,三位画家的作品风格各异,却都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微信图片_20251111213349.jpg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诗书画新闻网总编陈艳,给企业家赠送了自己的写意画作品,并全程报道。她表示,此次笔会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企业文化的交流,对于推动中国传统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51111203454.jpg


    活动尾声,艺术家们在庄重的包公像前肃立瞻仰,并于酒园中合影留念,为此次笔会画上圆满句。


    图文:陈进  

    编辑:陈艳


微信图片_20250531152944.jpg


微信图片_20251111203506.jpg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sion
中国诗书画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ICP备2025079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