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艳的《清洁工的歌声》以凝练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将城市边缘劳动者的生存图景与精神光芒编织成动人的诗篇。诗歌在明暗交织的意象中穿梭,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清洁工群体的劳作日常,在平凡与崇高的碰撞间,完成了对生命尊严与希望的深情礼赞。
诗歌开篇用“夜色渐浓”“满地的垃圾”构建出沉郁压抑的环境底色,“蜷缩的身影”这一极具画面感的动态描写,既呈现出清洁工工作时的姿态,又暗含其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卑微。但诗人笔锋一转,“微弱的灯光闪烁,歌声/驱除了身心的疲惫”,以“歌声”打破沉闷,赋予画面以灵动与希望。这歌声如同暗夜中的火种,不仅驱散了身体的疲惫,更成为对抗生活重压的精神旗帜,彰显出劳动者坚韧的生命力。
“满是汗水的脸庞/如美丽的花朵在春天绽放”这一精妙比喻,彻底颠覆了世俗对美的定义。诗人将汗水浸润的面容与春日繁花并置,用自然的绚烂消解劳动的苦涩,将劳动者的平凡瞬间升华为永恒的美学意象。办公室灯光的亮起,既是物理空间的照亮,更是对劳动者价值的精神映照,让那些常被忽视的身影在诗歌中获得了应有的荣耀。
诗歌末段“城市在夜色中艰难爬行”赋予城市以生命质感,暗喻现代社会发展背后的沉重与艰辛。而“无数盏灯/在他们的希望里不停闪耀”,则巧妙地将清洁工的个体希望与城市灯火交融,暗示着正是这些平凡劳动者的付出,才点亮了城市的璀璨夜景。这一意象的转换,使诗歌主题从个体叙事跃升至对城市建设者群体的集体致敬,拓宽了作品的精神维度。
从艺术表现来看,诗歌采用蒙太奇式的场景切换,以简洁利落的短句推进节奏,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与情绪张力。意象的选择精准而富有层次感,从黑暗、垃圾等消极意象,到歌声、花朵、灯光等积极意象的转变,暗合情感的递进,实现了从压抑到昂扬的情绪升华。语言质朴却饱含力量,在直白的描述中蕴含着深沉的人文关怀。
《清洁工的歌声》不仅是对劳动者的赞歌,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叩问。它提醒我们,在城市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那些在褶皱处默默耕耘的身影,同样值得被看见、被歌颂。诗人以诗为镜,照见了平凡中的伟大,也照见了人性中永不熄灭的希望之光。
附原诗:
清洁工的歌声
文 | 陈艳
夜色渐浓,公寓的走廊
两个蜷缩的身影
在满地的垃圾中翻找整理
微弱的灯光闪烁,歌声
驱除了身心的疲惫
靠近他们,一股暖流蔓延
打开办公室的灯,照亮
满是汗水的脸庞
如美丽的花朵在春天绽放
城市在夜色中艰难爬行
穿过大街,无数盏灯
在他们的希望里不停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