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个性的朽木不雕与诗酒的透明烈焰

——简评《朽木不雕——黄晔诗歌解读》

时间:2024-12-25   浏览次数:1868129
  字体大小:放大 | 缩小 | 正常  
来源:缘酒

□  许敏


图片




这是第三次参加黄晔先生的诗歌座谈会,和黄晔先生是老朋友了。《朽木不雕》从书名就透出一股鲜明独特的个性,在阅读的体验中我能强烈感受黄晔先生对于“朽木”的重新定义以及赋予新生命的过程。黄晔先生作为商界、诗坛开疆拓土的成功范例,他的诗歌创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记得在黄晔先生的诗集研讨会上,当时我曾谈到了安徽的诗歌地理,谈到合肥和安庆这两个地方的诗歌群落,黄晔先生在枞阳,当时隶属安庆,安庆和合肥两个地方都有很好的诗歌传承,也有一大批在安徽诗坛堪称中流砥柱的优秀诗人。在铜陵枞阳,我只有幸接触过三位诗人,诗品人品都很好,黄晔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黄晔先生生长在陈瑶湖畔,人生两大美事幸事都让黄晔先生占得先机,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当诗文化与酒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黄晔先生拥有了诗酒这一对通灵之物,都说酒后吐真言,我看黄晔先生是酒后吐金言、酒后吐铮言。

当然在现代的都市生活里,诗人的感官会被削弱,诗歌的精神会被弱化,甚至异化,而对于一直生活在心灵家园陈瑶湖畔的诗人黄晔来说,我的这种担心显得多余,诗歌是他的酒,而不是他下酒的菜,是他触摸生活与自己心灵的深刻观照,他善于从现实中捕捉,以清晰而又朴素的生命经验陈述,他的诗不凌空虚蹈,自欺欺人,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没有对生活与现实的嘲弄、调侃、消遣,也没有为抒情而抒情的故意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美声“拖腔”。我们记住的是他作品中的细节和发自生命的真切体验。当然相比于其他诗歌,他的一些涉猎饮酒的诗歌都格外出色。



图片



《酿一壶浊酒清冽清晨》“我愿意在光天化日之下/吃自己的小口米粮”,“背一身蜗牛的甲壳/学着鸿鹄飞舞在空中”。

《我有一款酒可以醉风尘》“芸芸众生/你我皆是过客/如果可以/就让诗歌替我说话”。

《在一杯酒里亡命天涯》“一个人的头顶寸草不生/需要一顶帽子/需要一次火焰的浇灌/需要绿色的旺盛”。

“诗酒的透明烈焰”是我对黄晔先生诗歌与酒文化结合的一种描述,也是对他诗歌创作风格的一种概括,完全是我自己的观点,没有征求黄晔先生的意见,可能有偏颇不当之处。我以前曾经说过因为陈瑶湖,黄晔的诗更加具有精神指向。遗憾的是我在这上下两本诗集里,没有读到有关陈瑶湖的诗句,我这个人还是比较迷恋湖水的气息。

以他的诗歌《慢漫是一种细腻的感受》为例:

“学会一个人喝茶/一个人饮酒/一个人独居/一个人慢慢变老”。

我们可以看出黄晔的诗歌品质,不是风云呼啸,而是表达内心的幽静,也是三两好友或独处时心灵与心灵的交谈,就像清晨的露珠一样自然纯朴。

在这两本集子里,都是四段16行短诗,语言干净、朴素、清晰、准确,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蕴,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思。它的好不在于语言的华丽、意象的五彩缤纷,而在于准确,能够直达主旨,击中要害,能用平凡之境书写个人的命运而又不失语言的活力。



图片



另外,黄晔的诗歌也是日常的,但也弥漫着一种潜在的暗示,让读它的人,驻足、思考、顿悟,甚至觉醒。黄晔的诗中没有生僻的字眼,没有高深哲思,他驾驭语言,控制情感的能力也都恰到好处。比如诗歌《有一幅春景图悬于墙上》《每个人心中都驻扎一座山峦》。对这个因物质和利益而变得面无全非的世界保持警醒,是一个诗人应有的品质。

阅读黄晔的诗歌,我能感受他诗歌中的有现代精神与古典意蕴的对接,抒情与叙事的融合,状物与咏怀的交织,隐喻与诗意的精巧结合,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我希望诗人黄晔的诗歌不仅是《诗歌是安抚心灵的良药》,还要《披戴一身灵魂的袈裟》,从而进入诗歌的中年气象,让诗人的写作是创造,是咬破裹在自己身上的茧衣,展翅高飞。回去后,我也试图找一找身边的这些“朽木”,用心灵的刻刀,将世人眼中看似无用之物,雕刻出新的生命和意义。



许敏,安徽公安文联副主席、合肥市作协副主席。

此文系作者2024年11月24日在《朽木不雕——黄晔诗歌解读》首发座谈会的讲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site may be reproduced without our written permisssion
中国诗书画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ICP备2025079122号